其他
征文选登丨我的国企、高校求职经历分享
大家好,非常感谢亲们对高校人才网第三届“职场江湖,调味要足”有奖征文活动热烈支持,我们将陆续发布一些投稿作品,让我们与作者一同感受职场路上的喜怒哀乐,点点滴滴吧…….
我的求职经历
文/成小白
前言:
艺术生可以进入体制吗?笔者走过一条路过上海交大校友总会办公室、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书画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南京广电、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安部警卫局、人民日报的长路,回望这段路途,心情早已归于平淡,但有些风景想要与你分享。
丨我的求职经历之一 —— 南京广电丨
从今天开始,我将会不定期更新一些求职经历。一方面,作为简单的总结和小小的回忆;另一方面,我想也许可以给有需要的人一些帮助。我的求职经历主要围绕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所谓的铁饭碗,有志于体制内工作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一下。初步设想,我将把这些求职经历分开写以避免相互干扰,也方便诸位的阅读,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在最后我会做一个比较完备的系统的求职思路作为总结。丑话当然得说在前头。广阔天空大有可为,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梦想是上天给予的宝贵馈赠。如果你想去做什么,就一定要勇敢的去追逐,坚持自己。不要太安于平静的生活。如果你不知道做什么,首先应该深刻思考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当然,会有些人哪怕绞尽脑汁也难以确定这个答案。人与人之间就是这么不同。那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作为暂时的依靠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从现在开始,我们这一生大多数的时间都要工作,我希望大家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下面进入正题——面对现实
我的求职意识萌发的应当说相对较早,而且选择不多。我的家族里大部分人从事的都是稳定舒适的工作,这种环境没有给我太多的思考余地,顺其自然的我在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的某一天开始意识到找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大多数人认为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就等同于一份不错的工作,事实上二者之间想去甚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结果比工作的人失业更加可怕。很多人不是不明白,他们只是不愿意也不敢想这后果有多现实——没有经济来源,失去朋友圈,没有归属。如果再配上没有理想那对于年轻人来说真的是一个严重打击。我仔细的想了后果是我承受不了的,于是立马采取了行动。收集信息
我把屋子里的窗户全都打开,清空一张桌子,上面只留下一张纸,一支笔。每当我没有头绪时我总是喜欢这样。我在纸上列出我可以接受的人生去处——电视台、报社、公务员、事业单位、考研。我所能接受的工作地点——江浙沪和北京。除此之外便是毫无头绪。我非常同意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入门,那就破门而入。搜索引擎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我并不满意,于是我直接一次性打开了几十个网页,把京江浙沪的所有省市县各级的电视台和主管就业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厅、局)相关招聘信息全部搜集整理了一下。经过几天的努力,我对于招聘摄影的单位、岗位、人数和考试信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公务员岗位,特别是事业单位岗位,由于各种限制和信息以及资源的不对等,有两种途径可以达到目的。一是用传统的高考方式,不断的磨炼自己的考试能力,不管报考什么岗位都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而是通过对于信息的筛选和整理,避开一些竞争较大的岗位,使自己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具体怎么做,我以后会讲。总而言之,我认真审视了自己,觉得还是对于信息搜集更加感兴趣一点。每次看到发布的岗位信息,我就会幻想自己被录用后的景象,俗称意淫,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想想还是挺激动的。所以我规定自己每天看两个小时的招聘信息。在这里有些情况需要说明一下:除了安逸,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同级别同地区的公务员岗位都要好于事业单位的。但是新世纪以来,公务员的招录已经形成固定的招录模式,在每年的固定时间统一招录,有点类似于高考。信息在其中发挥的空间比较局限,所以竞争比较大。事业单位就有所不同了,虽然每年也会有一到两次大规模统一招聘,但是每天各地都陆续有成百上千的单独招聘,而且有一些漏洞可以合理利用。通过一些途径可以把难度控制在等于或者略低于四六级的水平。因此对于很多志在稳定的人来说,事业单位实际上是一个更加稳妥的选择。而考公务员的朋友一般也会同时报考事业单位用来保底。初出茅庐
有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坚持获得了回报。某天我像平常那样浏览招聘信息,南京广电集团正在校招,而且有接近我的岗位。说是接近,是因为这个岗位的全称是摄像编辑,岗位介绍是说负责日常的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由于某些学校摄影偏重于视频教学,因此摄影专业也在专业限制之内。虽然我想说我们学校大部分还是以平面为主。但是,相逢就是缘分,送上门来的岗位不要白不要!要想进入南京广电,必须要经历四关:一是资格审查关,主要审查信息是否属实,毕业院校实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并且淘汰一部分;二是笔试;三是面试;四是技能测试。万事开头难,先从第一关开始闯起。怀着高昂的热情,结合网上的一些经验和专业特长,制作了一份简历。经过几次修改以后,我的优势已经顺利从摄影变成了摄像。压缩,发送,OK。很快的,在其官网上公布了进入笔试的人员名单、考场和时间。具体人数我也忘了,反正是100多到300多之间的一个数字。说实话在决定考编的同时,我就开始了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今天想看就多看一点,明天不想看就少看一点。总而言之,就是看心情。前面我也说过了,如果我没有判断失误,我的这条路不需要太大的精力去看书。如果说前者是用一只粗壮的胳膊提起东西,那后者就是两条细胳膊抱住东西。所以我心态还算好,没有太逼着自己变成大力水手。我同样也说了,不同的考试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广电的笔试就会侧重于新闻,会考一些新闻学,传播学之类的知识。我考前突击了一下,没指望能多熟练,主要希望不懵逼。笔试
笔试的日期很快就到了,考场被安排在南京大学。这点我倒是很满意,离我们学校就两站路。前一晚睡得比较晚,所以起来后折腾一番就快到考试时间了,带上证件不敢耽搁就招呼一辆公交车去了南大。南大我来过很多次,以前经常和朋友沿着南艺—二师—河海—南师—南大—珠江路—新街口这一带晃悠,所以熟悉的很。我顺着指示牌摸到了一座大楼,在此我必须要批评一下指示牌,贴在树上,还不如我的巴掌大。要不是我眼尖而且对于南大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我都看不到。楼下聚集了很多考生,有的人直接是拖着拉杆箱过来的。大家为了找工作,都不容易啊。这栋楼我没有来过,走进去一看,二楼三楼也都站满了人。看来南京广电已经包了场了。大部分考生都在拿着本子默背,也不知道他们在背些什么。我发了发呆,不一会儿就有工作人员叫我们根据岗位去不同的考场集合。考场很大,桌上贴有个人信息,找到我的位置拿出证件就等待考试了。拿到试卷后扫了一遍,笔试分为三部分:选择题,判断题和大作文。选择题主要以行测为基础,但是果然也出现了一部分新闻类的专业知识。大作文给了几段材料,要求提炼概括以后写篇作文。说实话,如果你有新闻传播方面的专业知识,再准备一段时间的行测申论,总体而言这份试卷的难度不算太难。前面的题做的还算比较顺畅,不会的也就不会了。最后的作文题分值很大,是围绕着“吐槽”现象来进行分析,写作文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再说这个话题也不算太难。我先用一连串带“吐”字的成语开头,引起议论。随后的四段用四句诗从正反两方面统领全文。最后呼应了一下开头。很久都没有动笔了,写完作文后我自己也比较满意。想拿手机把作文拍下来带回去慢慢欣赏一下,无奈监考还是比较严格的,我又不想节外生枝,到了允许提前交卷的时间,我就交卷走人了。我知道,有那篇作文给我撑腰,笔试应该问题不大。南大门口的水果真心比我们学校便宜不少,我顺手买了点提了回来。面试
大概一两周后收到了南京广电的短信通知,告知我进入了面试。由于没有公布笔试的成绩,所以我不知道自己的笔试排名。我决定先从外表做起:给我爸打了个电话要他支援我一套西服,一双皮鞋。看得出来,我爸就是我爸,二话没说给了我一笔充足的能吃下回扣的赞助。这次面试安排在了南京广电集团的总部。有了我爸的赞助,我腰杆确实直了不少。我都没有考虑一下滴滴快车,潇洒的拦下一辆taxi。趁着这段20多分钟的路程,我摇上车窗,冷静下来。在心里打了个自我介绍的腹稿,并且针对自我介绍的内容准备了几个可能被追问题目的回答。等红灯的时候就对着师傅说一遍,我感觉师傅把车越开越快了。俗话说:人靠衣装。这话还是有点道理的,当我衬着西装马甲、套着风衣、踩着小皮鞋、梳着大背头走在一群运动服之间,我感觉我升华了。我觉得我就是许文强,这个钱花的值!尤其配上南京广电集团总部宏伟的摩天大楼,我的心情变得不错。我没有想到南京广电这么阔绰,能来这里工作可能也是件挺美的事情。在一楼抽签完,领到自己的号码牌。同行的一个哥们儿说得好,这玩意儿真像洗澡时用的牌子。我在签字确认时瞄了一下同岗位的人数,已经不到十分之一了。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带我们到楼上的会议室,可以看出南京广电的管理非常严格,所到之处必须要刷卡,员工之间也不嬉戏玩笑,大门口车辆进进出出,都是一些外出拍摄或者刚刚采访完的记者。我开始稍微有点不太适应这种紧张的工作环境。面试开始后,十个人一个小组进行群面,各岗位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毕业生单独面试,优先录取。我的位置靠中间,在同组里却是最后一个。一个多小时后我和其他9个人被工作人员带到了更高一点的楼层,坐在门外等候。我听见里面有人在做自己介绍,说自己是英国皇家什么什么大学毕业的。留学过的人毕竟见过场面,虽然听不清他具体在说什么,但是能够听到她的语音平稳,说话流畅,没有什么停顿打结。很快门打开了,轮到我们上场了。面试是在一间小型的会议室里举行,一张椭圆形的长桌对面坐着至少十数名紧挨着的考官,显得有些拥挤。我们十个人正对着他们,依次落座。面试开始!第一个人是一个微胖的戴眼镜男生,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整体发挥非常的自然,声音也特别洪亮。说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胜在第一个,大家也都乐得听。技能测试
不知道过了几天,我在回老家的大巴上接到了一个025开头的陌生号码,一位女士告知了我进入最后考核环节以及考试的时间地点。我在此必须提醒各位,人事部门的分管的事物很杂,有时候会贯穿于整个考试及入职全程。所以一定要尽量在他们面前留下好印象,尽量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可靠信息。问不问是你的事,说不说是他的事。不要让自己的胆怯给别人做决定。我当时等她说完就接话了,我问了她两个问题:一个是考试可不可以自带设备;另一个是考试方式和大概方向。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很直接的就告诉我说可以带着机器,说不定可以用。考试方式为命题拍摄,具体内容不详。就这么简单的两句话,不超过五秒钟。对于我而言,减少了很多天的备考准备。既然是命题拍摄,那么对于设备的了解和操作就不是那么重要。也就是说,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对于我这个拍平面对于动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因为我知道,不管什么机器,只要是不指名道姓要我说出一二三四,其具体操作总是大同小异,一试便知,并不会影响拍摄。我不认为一个人能在短期之内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与拍摄能力,所以在简单总结了自己的优势和准备了几段经典视频片段后,我能做的就是督促自己放平心态,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考试。丨我的求职经历之二——上海市某校丨
近来我一直在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生郭家宝的博客。他是促使我写这系列文字想法的主要原因之一。郭家宝曾经在大学期间应聘Twitter、Google、Facebook、Apple、Amazon等国际网络巨头,并且因为阿里一份外流的面试评语而为外人所津津乐道。我介绍他主要是想说明一个词:蝴蝶效应——他在自己的实习经历里单独重点说明的一个问题。我深以为然。蝴蝶效应,佛家说是因缘际会,报纸上叫机遇,哲学上的术语是偶然性,老百姓嘴里就叫做缘分。郭家宝既然郑重其事说出来了,想必是从那一刻起他也开始承认家庭、学校对于个人的影响了。比如说我自己:如果我父亲没有当初选择到上海工作,我就不可能对于上海的工作有所关注。如果我不是那些天关注了招聘信息,我就不可能看到公告。假如我没有听从大伯的建议选择了艺术,我就不可能有报考资格。假如我母亲小时候不让我背唐诗宋词和儿歌培养我对于语言的兴趣我就不可能在考试中得胜。凡事皆有因果,多种因,多得果,多种善因,就能多得善果。最重要的是,也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由于周围环境的局限而造成视线上的短视,用信息、思考和后天的努力来创造蝴蝶,人为制造蝴蝶效应。今天就来说一说我在机缘巧合下报考上海某事业单位的一个例子。还是要强调,每日查阅信息的必要性。没有唾手可得的果实。到达终点的路也许不止一条,但是都必须迈开脚步。在我例行每日两个小时查看的某一天里,在某个网站上看到了一条招聘信息,职位是某校的宣传部门。
简历
应该说,除了公务员考试。任何单位和企业的面试都非常重视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所以准备一份详尽的简历、作品集、论文集和证书集是必不可少的。在报考不同岗位之前对于某些内容进行适当增减和顺序调整。投递简历之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联系招聘部门,跟对方旁敲侧击询问一些有用信息,顺便给对方留下一些印象。随后及时发送个人简历。要知道现在即使专业对口,大部分单位也会在简历环节进行筛选。因此应当予以重视。笔试
一般用人单位通过两种方式通知笔试,一种是电话通知,一种是邮件通知。不管是哪种都应该积极的去询问考试的范围和形式,这会让你在备考中事半功倍。当然,所有单位的考试都是以公务员笔试的行测和申论为基础展开,结合本专业本行业的知识有所调整。因此长远来看,不管选择考什么岗位都要对行测和申论有充分和深刻的认识。就教育系统的事业单位而言,必然会涉及到教师方面的知识考核。人事处负责人的回答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推荐一个APP叫粉笔教师。其中有一个模块就是专门训练教师岗位考试。即使我所报考岗位是行政岗而非教学岗,但所在的大环境是学校,因而统一考试统一卷子,也就不可避免的考察教育方面的内容。应该说,我对于上海的认识,是随着我对于不同岗位的报考,笔试,面试,技能测试这一系列流程的不断的循环而不断加深的。以上各个岗位的各个环节,可能都不在一处地方。提前一天坐车到达考场附近,住上一晚,吃一点、走一点、看一点、想一点,现在想来是难得的享受,是一段悠闲的时光。我记得考题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一张卷子,行测和教育知识并重。具体的题目,我的印象就不深了。我突击恶补教育知识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考前一个星期,基本把题库里一半的题目刷完了。因此,在考试过程中不会太过于无所适从。面试
我的第一轮面试是由所招聘岗位的部门领导所负责的。上海单位对于外地户口考生的面试总是非常直接。在对我的作品集进行一些查看和询问之后。部门领导很直白的就问道:你为什么要来上海?(你知不知道上海压力很大?)你住哪里?(在上海有房吗?)你父母是做什么的?(能对你的生活和事业提供帮助吗?)这并不是个别单位的疑问,而是所有上海单位的必答题。上海的高房价和生活成本已经赶跑了许多人,基于招聘的成本和经历,他们需要确认你是否能够有稳定的生活状态。这有时候比你的能力更重要。至于怎么回答好,见仁见智。第二轮面试
第二轮面试由学校的校长、书记和一些不认识的面孔组成评委团,人数大概在10人以内。一起面试的还有教学岗的老师,我们在休息室里等候,依次到隔壁的房间进行面试。面试主要以试讲为主。像我这种应聘专技岗的考生则会领到一份视频材料,由几个视频片段组成。学校要求我们把它们剪辑成一个合格短片。再次提醒一下,在我考过的所有宣传、拍摄之类的岗位里,几乎所有技能测试环节的考核皆是如此。只不过有的直接给定指定素材,有的要求现场拍摄,有的要求现场剪辑。备考前应该有所准备。我按照之前准备的音乐和设计好的格式,简单考虑了一下就开始编辑。不得不说挂不得学校要招人,这给我的素材简直就是烂爆了。拿个手机拍也不至于拍成这样!不过话说回来,题目都是一样的,你烂大家都烂,想办法弄出点新意就好啦。我认为面试就是想办法让别人记住你,能做到这一点就非常不易。所以要集中自己的力量往一个点发力,不要分散自己的力量,这样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存在。试讲比预定的要快,约定的40分钟编辑时间没到10分钟就说该我了。没办法,一堆人等着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我捧着电脑,把还没出锅的视频给各位评委简单展示了一下,并且说明了情况。很庆幸各位评委没有为此多做纠结,而且我事先有所准备,所以可以把我的完整编辑思路给描述出来。校长问我说如果调动我去教学岗,我愿不愿意?有没有其他成熟作品?部门的领导也来了,问我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区别之类的问题。问题不少,但是已经过去快半年了,我实在也记不太全。原创 / 成小白 | 编辑:高校人才网编辑部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热门资讯
2.僧多粥少,急需学科博士生招生名额稀缺,多位学者呼吁采用灵活分配机制
热议话题
3.硕士生遭遇求职困境,面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该何去何从?
征文选登
1.【求职路上】生物女博士,想说“爱你”不容易
2.【求职路上】职场泛舟,快意江湖
3.【职场经历】十年职场十年路,修心践行路渐宽
4.【求学之路】站在博士征程的新起点:不负选择,未来可期